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田明時)
陽春三月,陽光暖人,走進洞庭湖畔漢壽縣毛家灘回維鄉水蜜桃產業園區,水蜜桃的甜香味撲鼻而來,一袋袋包裝好的新鮮水蜜桃正準備發往外地。“今年水蜜桃通過了綠色有機產品認證,注冊了當地水蜜桃商標,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,當地農民收入得到增加。”該鄉人大代表毛小初說。
今年以來,漢壽縣人大通過設立一批鄉村振興聯系點,培育一批農民貼心人、農產品代言人、“五大振興”帶頭人,助推鄉村振興。
圖片來源網絡?
產業振興,搭建鄉村振興“富民橋”
毛小初是毛家村鄉村振興專干,2022年6月,他放棄外面的高薪工作,全身心投入家鄉的鄉村振興事業。談起鄉村振興,他頗有心得:“我們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和鄉土人才的作用,在產業發展方面實行點對點幫扶、全鏈條服務。”
廖陽是縣鄉兩級人大代表,看到水蜜桃等水果產業蓬勃發展,他意識到可能會出現銷售難。于是,他外出調研考察,成功引入江西麥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落戶該鎮,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了電商基地。今年5月以來,電商基地的直播銷售營業額超3000萬元,解決了定山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產品銷售難題,同時給附近村民搭建了就業平臺,吸納周邊100余名群眾就業。
毛家灘回維鄉生態良好,為把生態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,在鄉人大主席團的支持下,各級人大代表定期深入各村進行調研交流,為該鎮產業發展把脈定向、建言獻策,助力鄉村振興。該鎮通過開發荒山荒地,擴大水果種植,逐步形成以精品金秋紅水蜜桃為主導,包括獼猴桃、紅皮梨、砂糖橘等在內的水果產業。該鎮還建成規模超過50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,豐產期產量可達700余噸;建成可容納500立方米農副產品的大型冷庫儲存基地。同時,該鎮結合果園采摘、垂釣、農業體驗等,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,助推鄉村振興發展。
代表聯絡,搭建鄉村振興“連心橋”
山水教門,生態資源豐富。教門村因勢利導,發展稻蝦共作和“兩茶產業”(茶葉產業、油茶產業)。該鎮人大代表張進、許生等人,通過打造180余畝茶葉山,吸納脫貧戶務工,通過在600畝油茶里套種中藥材蔓荊子,助群眾增收,成為群眾身邊的致富帶頭人。
“人大代表聯絡站,是一個流動服務站,大家有事可隨時找我。”太子廟鎮人大代表劉立,在鎮農業領域默默耕耘40年,被群眾親切地稱為“老劉”。他每年定期開辦農業科技培訓班,把稻蝦種養、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傳授給農民。
文化振興,成為鄉村振興“加油站”
夜色漸濃,在軍山鋪鎮萬壽橋村里村民陸續來到村里的戲臺邊,觀看村民自編自導的高腔戲。“該村全力打造‘戲曲鄉村、藝術相里’鄉村振興示范點,2021年組建了高腔戲劇團,每家每戶還懸掛了家風家訓牌子,目的是把好的家風和鄉風文明世代流傳。”軍山鎮人大代表劉云喜說。
洲口鎮地處西湖之畔,今年,縣人大把這里定為鄉村振興幫扶點,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多次聯系外地企業,幫助村民銷售中藥材。同時,牽頭引進革命先輩工作室、農民創作室等,助力振興田園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發展“快樂經濟”,打造翰故里、創客鄉村。隨著田園共享經濟的發展,來該村采風寫生、自助燒烤等的市民越來越多。
如今,漢壽縣各級人大代表正積極行動,做產業發展的參謀人、綠色品牌的代言人,為群眾拓寬產品線上銷售宣傳渠道;依托代表聯絡工作站、湖南數字人大網絡平臺等,有效開展人大代表聯系選民活動800人次,用心用情解決了245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。
一審:周芝華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周萌
來源:湖南法治報